|
報喜鳥&《大國品牌》戰略發布會溫州舉辦时间:2021-07-30 大國制造要有大國品牌,那么,需要有什么樣的能力與擔當,才能堪稱代表國家進步和民族進取的大國品牌?作為中國服裝品牌的深耕者,報喜鳥給出的答案是:匠心為本,創新驅動! 2021年7月29日,報喜鳥&CCTV-1《大國品牌》戰略發布會暨西服領域高質量創新發展論壇,在溫州舉行。此次活動以“專注西服制造,鑄就大國品牌”為主題,匯聚行業領袖、專家學者、品牌商與主流媒體等200余位嘉賓,共論西服行業的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 今年恰逢報喜鳥品牌創立25周年,歷年來報喜鳥收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中國服裝品牌品質大獎”、“國家免檢產品”稱號等多項服裝行業最高殊榮。此番開啟與《大國品牌》的戰略合作,亦向外界展示出了一個富有全新品牌內涵的報喜鳥。 過去幾年中,報喜鳥響應供給側改革和“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發展戰略,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部署工業4.0智能化生產,創建云翼智能制造平臺體系,逐步完成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的升級,探索出“個性化定制、規;a”的企業發展路徑,也為傳統服裝制造行業樹立了一個優質品牌范本。 戰略合作發布會現場,報喜鳥控股董事長吳志澤表示,一路走來,報喜鳥始終堅持匠心為本、創新驅動的發展之道,并以振興民族品牌為己任,不負時代使命,勇于擔當“東方匠心力量”,這也是報喜鳥能成為大國品牌的基礎。 對于報喜鳥成為“中國品牌國家隊”的一員,《大國品牌》出品人吳綱認為,引領中國西裝品牌的報喜鳥扎扎實實在制造工藝、產品品質、科技創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方面體現了其大國品牌的價值、文化、形象和中國企業家精神。 在西服領域高質量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周一奇、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劉瑞璞、《大國品牌》出品人吳綱與報喜鳥控股董事長吳志澤,就西服行業發展時局、智能制造與匠心傳承的融合以及西服消費升級帶來的品類創新問題,展開高峰對話。 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周一奇從供給側改革與經濟內循環為主的新格局下出發,分享了中國服裝服飾產業正在悄然發生的底層邏輯變化,多維度分析服裝行業企業如何尋找未來增長點,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影響力的大國品牌,為報喜鳥實現科技時尚、文化時尚、綠色時尚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曾編著《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的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劉瑞璞,則從西服文化、東方美學、場景化著裝、年輕化趨勢等方向,巧妙地將西服的歷史內涵與當今消費潮流、消費心理結合起來,為行業描繪出未來發展圖景。 他也強調,眼下報喜鳥形成了“一人一版、一人一款、千人千衣”的報喜鳥模式,正在用“打造具有國際文化內涵的世界級品牌”的核心精神,從大國制造向大國品牌轉變。 《大國品牌》出品人吳綱則就“大國品牌”的定義做了分享。他認為,工匠精神是大國品牌必備的企業內涵,在未來的世界市場上,那些能代表中國品牌的一定是堅持產品品質和文化內涵且有影響力的企業。 此外,吳綱還認為,未來高端西服的趨勢是時尚化,年輕化,定制化,升級化,數據化,多元化。為迎合新消費群體需求,中國服裝品牌企業要積極推進年輕化、個性化發展,對國內市場消費趨勢的變化要快速洞察,從產品文化、品質創新、供應鏈管理等多渠道加碼。 三位嘉賓從不同維度、不同視角、不同方向對西服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讓報喜鳥控股董事長吳志澤不由感慨西服行業仍大有可為。過去25年間,報喜鳥在“打造更適合中國人體型的西服”這件事上,始終秉持恒心、匠心和永無止境的創新來鑄造品牌。 正如吳志澤所說,企業所有一切競爭力的體現,最終是要升華在品牌力上。而品牌雖然不是一種物質,但它對于消費者心智的穿透是無與倫比的。品牌也并非是空洞和抽象的,它的文化內核一定會讓消費者形成記憶。 將品牌力具象化在西裝產品本身上,那就是報喜鳥提出的“三高一重”,即高知名度、高品質、高格調和重消費體驗。事實上,圍繞著“三高一重”,過去幾年時間里,報喜鳥不僅完成了智能制造的升級,重構了線上線下全場景的消費渠道,同時也在產品品類創新上引領西服消費趨勢。 除了傳統的經典套西和高級定制西服外,報喜鳥還洞察90后、00后消費者的生活習慣,開發出能豐富搭配的潮流單西,適合多種場景并易于打理的輕正裝,以及適合婚慶等正式場合著裝的禮服產品,共五大品類系列。 相信隨著中國市場消費升級與服裝企業創新發展成為主要驅動力后,報喜鳥等行業品牌必定會在國際舞臺上形成“國潮一派”,展現大國品牌風貌。 |